top of page

ABOUT 

KIM SYYOUNG

金時泳被稱為「火焰煉金術師」,並且再次呈現有「黑瓷」之稱的黑色陶瓷創作。金時泳不是單純地呈現出其作品,而是通過30多年時間,致力研究「火」的自然力與 「土」的礦物質中,相關物質結合所產生的變化。金時泳的創作中最重要的是「炊燒」,因此其創作的核心要素是「火」。

 

金時泳生於1958年,往後經其以書法家身份活躍於日本的父親,接觸到日本陶瓷文化和墨的黑色。他在龍山工業高中時,著迷於高溫熔爐裏的火焰變化。後來在延世大學修讀金屬工學科和延世大學工業大學院的陶瓷碩士課程,因此進一步對火焰深入研究。在參加大學山岳部時接觸到土和石,特別是從阿爾卑斯山脈上發現含大量礦物質的岩石後獲得嶄新的創作靈感。更在日本接觸到國寶「宋窯變茶碗」後,決心通過陶瓷創作來研究物質。

 

在1988年,金時泳為了再次呈現韓國高麗時代以後近乎消失的傳統黑色和赤褐色的黑瓷,開始致力研究土和火,因此由傳統創作作家走上了正規專業藝術家的道路。在1997年,金時泳在蠶室樂天畫廊舉辦了首個個人展覽,並且與韓國前國立中央博物館館長鄭良謨會面下,開拓了其對學術和歷史領域的契機。這時期的作品不僅再次呈現出韓國傳統黑瓷,更是為了再次呈現宋窯變茶碗而作出準備。

 

金時泳的黑瓷作品是一種超越了單純的「炊燒」瓷化目的,而是把土裏的各種礦物質喚醒。黑瓷表面千變幻化的紋路和色彩稱作「窯變」。這是土的成分與火的溫度,配合「火的氛圍」的溫度; 為了恰當的控制時間呈現出清澈或渾濁的效果,而不斷反覆生成和燒毀。初期專注於再次呈現傳統黑瓷的金時泳,在往後15年的創作期間,執著於鑽研窯變的瞬間控制和火的掌控。

 

前韓國前國立中央博物館館長鄭良謨老師稱讚金時泳是「修行創作的陶瓷家」。原專業是工學的金時泳以探索科學的態度投入到其創作之中。雖說火控易掌,但金時泳20多年來,面對變化多端的燈油窯內部的火焰,每天細心調整高達1300度的火路。金時泳不斷改動窯的設計達3000多次,創造出附有獨特色感和質感的「窯變」。 在2010年世宗文化會館舉辦的個人展覽中,展示出使人們能察看到黑暗中綻放的變化,讓人們可以感受到茶碗和缸的神秘和深沉魅力 。

 

自此金時泳的作品提升至另一美感 。配合1300度的高溫,以及長久炊燒的時間,不斷反覆的窯作工序,創作出不僅僅限於表面變化的作品,更影響到作品的形態。從這時期開始,金時泳脫離了硬性的形態創作,並且開始追求表現自由及力學的造型。作品成型時,缸的上部分和底部接合方式變幻莫測,在高溫窯爐裏會更會呈現扭曲狀。所以使用這種方式製作的「月亮之缸」是動態造型創作的始創點,並漸漸奔向接近無固定形態的創作。

 

最近,金時泳開始嘗試透過反映出夏季和冬季氣候的成型方法來進行創作,因此根據國內外地質學相關的研究,收集各種類型的土。

 

在金時泳的作品中,充分表現出在這30多年來的歲月裏,「火和土」交織的研究成果,藉止引起所有關注其作品的人們產生深深的共鳴。

bottom of page